“因此圣人参照天地,比照鬼神来治理国政。处在圣人所存在的时代,到处是礼的秩序;体味圣人所引以为乐的,是民众得到治理。因此天产生四时,而地生出财富,人由父母生养,由师长教育:这四方面,国君只需恰当地运用它们,因此做国君的就可以立于无过失的境地。”
“故人者,其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故天秉阳,垂日星。地秉阴,窍于山川。播五行于四时,和而后月生也。是以三五而盈,三五而阙。五行之动,迭相竭也。五行、四时、十二月,还相为本也。五声、六律、十二管,还相为宫也。五味、六和、十二食,还相为质也。五色、六章、十二衣,还相为质也。
“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,别声,被色而生者也。故圣人作则,必以天地为本,以阴阳为端,以四时为柄者,以日、星为纪,月以为量,鬼神以为徒,五行以为质,礼义以为器,人情以为田,四灵以为畜。以天地为本,故物可举也。以阴阳为端,故情可睹也。以四时为柄,故事可劝也。以日、星为纪,故事可列也。月以为量,故功有艺也也。鬼神以为徒,故事有守也。五行以为质,故事可复也。礼义以为器,故事行有考也。人情以为田,故人以为奥3也。四灵以为畜,故饮食有由也。”
所柄:犹权。也 艺:标准,准则。3 奥:犹主。
“因此人体现了天地的德行、阴阳的交会、鬼神的妙合,并荟萃了五行的秀气。因此天持阳性,日月星辰普照大地。地持阴性,山川通气。把五行分布于一年的四季,四季和顺而后生出十二个月。因此十五天而月盈满,又十五天而月亏缺。五行的运行,相互交替而尽。五行、四季、十二个月,周而复始。五声、六律、十二律管,交替应用来确定宫音的音高。五味、六和、十二个月的食物,交替地以五味为本味。五色、六章、十二个月的衣服,也是交替地以五色为本色。
“因此,人是天地的心脏,五行的发端,是品尝五种味道、辨别五种声音、兼备五种颜色而产生出来的。因此圣人制定法则,必然以天地的德行为根本,以阴阳交会为开端,以四季当行的政令作为权衡,以太阳、星辰的运行来计时,以十二月来计量事功,以鬼神为依傍,以五行运行的规律为本体,以礼义作为工具,以人情作为田地,以四灵作为家禽。以天地德行为根本,因此可以包容万物。以阴阳为开端,因此可以洞察人情。以四季当行的政令作为权衡,因此做事就有了努力的目标。以日、月的运行来纪时,因此做事情可以有条理。以十二月来计量事功,因此所当完成的事功就有了标准。以鬼神为依傍,因此政事就可以守而不失。以五行运行的规律为本体,因此凡事都可以周而复始。以礼义为工具,因此行事就会有成效。以人情为田地,因此人是被治理的主要对象。以四灵为家禽,因此民众的饮食就有了来源。”
“何谓四灵?麟、凤、龟、龙谓之四灵。故龙以为畜,故鱼鲔不淰;凤以为畜,故鸟不獝;麟以为畜,故兽不狘;龟以为畜,故人情不失。
“故先王秉蓍、龟,列祭祀,瘗缯,宣祝嘏辞说,设制度,故国有礼,官有御,事有职,礼有序。
“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。故祭帝于郊,所以定天位也。祀社于国,所以列地利也。祖庙,所以本者仁也。山川,所以傧鬼神也。五祀,所以本事也。故宗、祝在庙,三公在朝,三老在学,王前巫而后史,卜、筮、瞽也、侑3皆在左右。王中心无为也,以守至正。故礼行于郊,而百神受职焉。礼行于社,而百货可极焉。礼行于祖庙,而孝慈服焉。礼行于五祀,而正法则焉。故自郊、社、祖庙、山川、五祀,义之修而礼之藏也。”
所本:这里有体现的意思。也 瞽:乐师。3 侑,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的人,即膳宰。
“什么是四灵?麟、凤、龟、龙称为四灵。因此把龙作为家畜,鱼类就会被统率而不会被惊走;把凤作为家畜,鸟类就不会被惊飞;把麟作为家畜,兽类就不会被惊跑;把龟作为家畜,人情就会被准确无误地占卜出来。
“因此先王持着蓍草、龟甲,按照顺序进行祭祀,埋葬祭品,宣读祝词和嘏辞,建立制度,因此国家有了礼制,官吏有了职权,做事有了职分,礼制有了秩序。
“因此先王担心礼不能通达于天下。因此在郊外祭祀天帝,用来确定天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在国都祭祀社神,用来列举土地养民的功劳。祭祀祖庙,用来体现仁爱。祭祀山川,用来敬奉鬼神。祭祀五祀,用来体现人事。因此宗祝应处在宗庙之中,三公应处在朝堂之上,三老应处在学校之内。天子前有巫师后有史官,卜师、乐师、膳宰都在左右,天子的心中无须操劳杂务,用来坚守正道。因此在郊外祭祀天帝,众神就会忠于职守。祭祀社神,各种物品都能尽其所用。祭祀祖庙,孝敬慈爱就会让人信服。祭祀五祀,各种法令规则就会得到端正。因此祭天、祭社、祭祖庙、祭山川,直到祭五祀,就是修养和坚守礼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