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孙疆向曹伯阳讲说称霸之道,曹伯阳即背弃晋国而侵犯宋国。宋人伐之,晋国不来救援。
宋景公攻打曹国后,本想回去,宋大夫褚师子肥,居于行军之尾部,曹国人辱骂他,他便停下不走,全军只得等待褚师子肥。宋景公闻而大怒,就回兵灭了曹国,杀死了曹伯阳和公孙疆。公孙疆原是边境上会射鸟的人,却以射技为曹伯阳所宠任,也便是以嬖臣、幸臣成为赤芾阶层的权贵。曹国是小国,却想称霸,最后国灭君死。曹国人做梦的事,固然神怪不可信,但说明曹国不乏远见的人,类似公孙疆那样的新贵正在相继出现,这些人当了权,曹国必不安宁。
周朝的创业诗
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发出过金子一样光彩的朝代。夏曾佑《中国古代史》曾说:“中国之有周人,犹泰西之有希腊。”有了周朝,中国的文化生活又得到有规模的创新和发展,农业水平也有了提高,所以,通过对《国风》的评介,说一说周朝创业史上的点滴,该是读者感到兴趣的。
周朝的始祖弃,是开始种稷麦的先驱者,居住于邰。到公刘时迁居于豳(唐改为邠),今陕西栒邑、邠县一带,即渭水流域,部落逐渐兴旺。公刘第十代孙子古公亶父(即太王),受到戎狄侵犯,搬迁到岐山下周原,在周原上筑城郭建屋室,设立官司,归附的人很多。后来又经过王季(太王子、文王父)、文王、武王的三世经营奋发,到武王时乃灭商而为天子,所以豳原是周朝的发祥地。《鲁颂·宫》说:“后稷之孙,实维大(太)王。居岐之阳,实始剪商。至于文武,缵大王之绪。致天之届,于牧之野。”太王时还不可能有剪商的意图,诗中的剪商是指为文王、武王的伐商打下了基础,末句才是说武王在牧野(今河南淇县西南)兴师,大败商兵。
豳至西周亡后,其地为秦所有。《豳风》共七篇,都是西周作品。第一首《七月》,也是《诗经》中较长一首,共三百八十三字,描写豳地一年四季的农业生活,闻一多在《歌与诗》中比做“一篇韵语的《夏小正》或《月令》”。内容包括天文地理、草木虫鱼、衣食住行、男女老少、风土人情。光是动物,就有鸧鹒(黄莺)、(伯劳)、蜩(蝉)、狐狸、(小猪)、豜(大猪)等十二种,植物更多了,有些古名,今天已不懂得。蚕本是野生在桑树上的,因其茧丝可以利用,后来便饲养在屋里。从本诗中“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”和“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”这几句看,可见这时蚕已在室内饲养了。又如“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”,是说农夫和妻子、儿女一同送饭到田间,说明妇女也为公家的农事而做工,这在其他诗篇里也是少见的。诗中的角色,女的占一半。
第八章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,这是说,十二月里凿开了冰块,到次年正月藏在冰窖中。当时已知道冰的防腐作用,还适用于尸体,《左传》昭公四年说:“大夫命妇,丧浴用冰”,并引《七月》为证。这冰是国君赐给死亡的男女贵族浴洗尸体的。
那么,《七月》的作者是谁?也有说是周公。当然不可靠。前人已有辩驳。作者应当是民间,即所谓闾巷之作。《诗经》中本多民歌,这一首却是长而好。诗中有一个特点,到现在还成为学者探讨的时令上的问题,第一章说:
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。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