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鸡西KTV招聘网 > 鸡西热点资讯 > 鸡西励志/美文 >  慕贤第 .古人云“千载一圣犹旦暮也;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”

慕贤第 .古人云“千载一圣犹旦暮也;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”

2022-12-08 07:36:40 发布 浏览 698 次

慕贤第7.1古人云:“千载一圣,犹旦暮也;五百年一贤,犹比髆①也。”言圣贤之难得,疏阔如此。傥遭不世明达君子,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?吾生于乱世,长于戎马,流离播越,闻见已多,所值名贤,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。人在年少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②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;何况操履艺能,较明易习者也?是以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自芳也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③,久而自臭也。墨子悲于染丝④,是之谓矣。君子必慎交游焉。孔子曰:“无友不如己者。”⑤颜、闵⑥之徒,何可世得!但优于我,便足贵之。

古人说:“千年出一个圣人,就如同从早到晚那么快了;五百年出一个贤人,就像肩并肩一样密集了。”这是说圣贤稀少难得,竟然到了这种程度。倘若有幸遇到世间罕见的通达贤明的君子,又怎么能够不去接近他景仰他呢?我出生在乱世,成长于兵荒马乱的年代,颠沛流离,所闻所见已经很多了,但是只要遇到有名望的贤达君子,未曾不心醉神迷地向往他仰慕他。人在年少之时,思想性情尚未定型,和谁相处的关系亲密,就会受到谁的熏陶感染,在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之间,虽然并没有存心学习,却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自然而然地和他相似;更何况是操守德性、技艺才能,这些较为明显且容易学习的东西呢?所以与善人相处,就像是进入长满香草兰花的房间,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变得芬香起来;与恶人相处,就像是进入卖咸鱼的店铺,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变得腥臭难闻。墨子看到人们染丝感到伤悲,正是这一层意思啊。所以,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。孔子说:“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。”颜子、闵子这样的贤人,哪里是每个时代都能够遇得到的呢!只要是比我优秀的,就足以让我去尊重了。 髆(bó):肩胛。比髆,即肩并肩,喻密集。 款狎:关系亲密。 鲍鱼:咸鱼。肆:店铺。 墨子悲于染丝:见于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。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 无友不如己者:见于《论语·学而》。 颜:即颜回。闵:即闵子骞。二者皆为孔门德行科的高足。

慕贤,即仰慕贤人。唯有慕贤,方能亲近贤人、学习贤人,而后成为贤人。所以,古时慕贤之风很盛。可是,到了今天,慕贤之风已经荡然无存。代之而起的则是嫉贤妒贤,诚可哀哉!而嫉贤妒贤,则必定会朝着两个极度不当的方向发展:一、自负自大;二、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。一旦如此,便会永无长进。

以我之见,当今之世急需重塑慕贤之风。而慕贤之风能否重塑,又取决于两点:一、要有成圣成贤的志向。有了志向,便会亲近有道之人,自然而然便会慕贤。二、要保持内心的谦卑。唯有自己谦卑,方能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,从而敬慕对方,并向对方学习。

一旦发自内心地仰慕贤人,自然便会创造机会亲近贤人,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他们的影响。这种影响往往会比来自课堂或书本上的教育更深刻、更持久。

正因如此,之推引用了墨子悲丝的故事和孔子的话,强调交友务必慎重,因为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自芳也”,反之,“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”。

那么,又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呢?孔子给了我们清晰的指导,他说朋友有六种。益友有三种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;损友也有三种: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。(见于《论语·季氏》)

朱熹解释说:“友直,则闻其过;友谅,则进于诚;友多闻,则进于明。便,习熟也。便辟,谓习于威仪而不直。善柔,谓工于媚悦而不谅。便佞,谓习于口语,而无闻见之实。三者损益,正相反也。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》)

7.2世人多蔽,贵耳贱目,重遥轻近。少长周旋①,如有贤哲,每相狎侮,不加礼敬;他乡异县,微藉风声,延颈企踵,甚于饥渴。校其长短,核其精粗,或彼不能如此矣。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②,昔虞国宫之奇,少长于君,君狎之,不纳其谏,以至亡国③,不可不留心也。

世人大多见识短浅,往往注重耳朵听到的而轻忽眼睛看到的,重视远处的而轻视眼前的。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人中,如果有贤达君子,世人常常会轻慢侮弄他们,而缺乏应有的尊敬。如果是在异地他乡的人,凭借着风传的一点名声,人们就会伸长脖子、踮着脚跟,如饥似渴地盼望得以一见。其实,比较一下两者的长短,审查一下两者的优劣,很可能那个异乡的人还不如身边的人呢。所以,鲁国人称孔子为“东家丘”,而过去虞国的宫之奇,因为从小到大与国君一起,国君与他太亲近了,所以不采纳他的劝谏,以至于最终亡了国,这样的教训不可不留心啊。 少长:指从小到大。周旋:交往。 东家丘:即东边邻居家的孔丘。鲁国人不知道孔子的巨大价值,把他看作是平常人,所以如此称呼他。 宫之奇:春秋时虞国大夫,曾劝谏虞国国君不要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,可是未能成功,最终晋国在攻打虢国之后,回来时顺道把虞国也灭了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